今天三鶯部落自救會的組織者在動土儀式上帶領族人唱起抗爭歌曲「反迫遷戰歌」。(攝影:陳品存)
你知道嗎?
三鶯部落是臺北都會區邊緣的原住民部落,位於三峽區與鶯歌區交界、橫跨大漢溪的三鶯大橋下,居民多為阿美族人。1984年因海山煤礦災變,許多族人輾轉遷徙至此,自力造屋維生,1980年代中期部落大致形成後,成年人口多前往都市打零工,成為都會底層勞動者,遭受許多剝削待遇,有些則在河濱種菜維生,族人在成長過程中,從學校到職場,皆受到種族歧視及差別待遇,河濱的簡陋部落成為凝聚、支撐族人的重要基地。
部落所在地因被劃入大漢溪行水區內,屢被新北市政府(過去為台北縣政府)強力取締。1994年9月因台北第三期防洪整治,政府通知大漢溪沿岸的違建戶搬遷,1994到1996年間,台北縣政府數度強制拆除三鶯部落房舍、迫遷族人,但政府從未解決族人居住、營生問題,三鶯部落>雖履遭拆除,但居民總會透過親族、鄰里關係,協力分工原地重建。2007年10月,台北縣政府興建的原住民國宅「三峽隆恩埔段原住民短期安置所」完工,共150間,安置三鶯部落以及小碧潭、溪洲部落、青潭部落等>居民。而政府以家戶經濟狀況決定入住資格,打散了部落居民群聚的生活模式,也並未考量到部落社區的歸屬與認同,完工後三鶯橋下的住戶部分遷入國宅,其餘居民們則希望於原地生活。
2008年2月,三鶯部落居民再度收到政府強拆公告,短短三天後縣府官員帶著優勢警力迅速拆掉6家住戶,居民召開記者會表達只想原地續住的訴求,社運人士積極加入抗爭,2008年11月,僅存的42戶成立「三鶯部落自救會」,三鶯反迫遷抗爭漸漸擴大動員並獲各界聲援,積極與政府單位協商,爭取居住權。經過長期抗爭,才使得政府從無任何安置計畫,到有爭議的國宅安置,再到近年政府不再堅持隆恩埔國宅為安置部落居民的唯一方案。在國產署願釋出部分國有土地的條件下,新北市政府規劃推動「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讓部落居民申請貸款進行自力造屋重建部落,在前期公共基礎工程完工後,於2016年6月27日舉行啟動部落>居民自力造屋工程的動土儀式。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陳品存報導
由新北市政府規劃推動的「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計畫,已經完成園區前期公共基礎工程,三鶯部落居民即將進行自力造屋興建工程,今(27)早上在園區預定地舉行動土儀式。這個園區計畫是在三鶯部落自救會歷經8年的反迫遷抗爭,爭取到的部落易地安置成果,歷經許多波折,族人也已經完成了專案貸款手續,預計7個月後將部落重建完成。
新北市政府過去將三鶯部落所在地劃為大漢溪行水區,以安全之虞不宜居住為由數度迫遷三鶯部落,但一開始並未有任何安置計畫,三鶯部落居民不斷遭到拆遷後又於河邊重建家園,2008年成立三鶯部落自救會,開啟了至今8年的居住權抗爭,希望爭取政府安置計畫,新北市(台北縣)政府曾在2007年興建國宅安置低收入戶原住民,但無法符合部落居民的居住需求一直存在爭議。
經過部落自救會與社運協力團體不斷抗爭,引起各界關注聲援,終使新北市政府開始推動「三峽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園區」計畫,選定三峽一處約3公頃的國有地作為園區預定地,打算讓三鶯部落居民在園區內以參與式設計的方式重建部落,在政府各方協調下,由國產署釋出國有地,原住民委員會出資挹注公共工程,以及新北市政府與銀行的協助下完成居民的重建專案貸款,終於得以在今天啟動居民自力造屋的興建工程。
今天三鶯部落自救會的組織者在動土儀式上帶領族人唱起抗爭歌曲「反迫遷戰歌」,宣示部落族人沒有忘記,今天能夠逐步實現重建家園的夢想,是過去被粗暴拆遷的過程中不斷抗爭得來,未來三鶯部落將在「集體承租、自主管理、自力營造」的原則下,與新北市政府展開全國首例由住民自行興辦的,具有社會住宅精神的部落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