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政策指示」最大 科技部自毀承諾 橋科選址資訊不用公開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環保署力推政策環評,把它視為增加環評審查效率的工具。但政策環評的功效如何,仍待實務的檢視。(來源:行政院直播截圖)

前情提要

8/30,橋科通過環評的「範疇界定」,並以「換地」的方式解決中崎有機農業專區用地的問題:〈換地解決農地爭議 橋科園區過範疇界定

8月31號,橋頭科學園區的範疇界定會議上,民間團體質疑科技部沒有踐行「科學園區政策環評」中,事先公開選址資訊的承諾。科技部南科管理局卻表示,橋科沒有公開資訊的問題。讓民間團體感到錯愕。

南管局解釋,科學園區的選址,有三個來源,一個是地方政府推薦想開發的土地,由科技部來遴選;第二個是民間已開發成類似科學園區了,然後再推薦被納為科學園區;第三個則是由「政策指示」。

南管局說,科技部的《科學園區新設園區遴選作業須知》中的資訊公開程序,指的是推薦、遴選的前兩者,由地方政府、及民間推薦的類型;橋科則是屬於第三種,是中央政策指示,所以沒有事前資訊公開的問題。

此外南管局也表示,政策環評不是法規,只是自我約束、以及作為內部可跟隨的規範。對於這起爭議,環保署綜計處當下僅表示,這要回歸科技部或南科管理局自己的內部規則辦理,不在範疇界定的討論範圍。

對於南管局的回應,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感到錯愕,他說,「科學園區選址有三個來源」這件事,並沒有寫在政策環評中;科技部忽然說「政策指示」的選址就不用事先資訊公開,讓人意外且不能接受。

林彥廷說,先前在竹科寶山用地的計畫上,科技部也說那是「擴建」所以不適用這個「新設」的《作業須知》。他痛批科技部簡直把政策環評承諾的視為無物,原先在選地過程中,該踐行的公民參與機制也不做;另外環保署也未於現階段,處理這重大瑕疵,未來人民要如何相信政府於政策環評的承諾。

科學園區的選址,影響到附近的居民、甚至是徵收民間土地的爭議,因此一直以來都是民間非常重視的問題。然而,地方居民經常是到了最後階段才知道,這時政府卻往往表示計畫已經沒有修改的餘地。

林彥廷說,經過政院核定的科學園區計畫,就很難再換地點、或是較大範圍的變更,因此民間一直希望科學園區的選址,能在最初期的時間點就讓民眾知道、表達意見。

環保署在2018年完成「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說明書」初版的審查,作為政府新設、擴建科學園區的方針。其中在區位遴選作業的部分,政策環評中載明為了公開、公正及公平,科技部訂了《作業須知》;而在《作業須知》第2條則規定,推甄單位在初選階段需提出開發企劃書,並將資訊公開上網、提供民眾意見表達。

但在橋科的案例上,卻仍然發生地方民眾處在被選定的被動位置、無法有效表達意見的問題。2018年初,陳其邁競選高雄市長時提出橋頭科學園區的政見,陳其邁敗選後、在行政院當副院長期間持續推動橋科;2019年12月,在高雄市長補選前,行政院迅速的核定了橋科計畫。

今年(2020)初,當橋科預定地範圍內的「中崎有機農業專區」農民,提出希望能被劃出橋科範圍的意見時,科技部代表直言,橋科計畫由行政院核定,南科管理局無權自行變更範圍。如果要剔除中崎、變更範圍,就需要重作可行性評估等程序、再交政院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