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張上淳表示,對於從疫區回來的人進行抗體檢驗,有科學上的合理性,但仍需有可信賴的檢驗方法。(照片:指揮中心提供)
郵輪珊瑚公主號上7名台籍旅客11日返台,其中4人確診已住院治療。至於其他3名旅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在解除隔離前,需要經過第三次的病毒採檢。而對於對這類民眾進行「抗體」檢測的想法,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有科學的合理性,但需要有可信賴的檢驗技術,也需能讓民眾理解檢測結果的意義。
首先關於「採檢三次」的考量,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郵輪是密閉的空間,在海上的時間也待得比較久,所以需要提高警覺。張上淳則解釋,因為7名旅客中已有4名確診者,而且其他3名也表示曾經有一些輕微的症狀,所以在疫調上,會是比較關切的對象。
上面說的「三次採檢」,都是指「RT-PCR」檢驗,檢測呼吸道中有沒有「病毒」。不過如果身體已經自行康復,或正處在康復期等情況,體內病毒量太少,可能就無法透過病毒檢驗測出來。
至於「抗體」的檢驗,張上淳解釋,感染一陣子之後,身體就會出現「抗體」,大概7天到10天以後就可以轉而驗他有沒有抗體,間接說明他是不是得到過感染。主要檢驗的有兩種抗體,其中IgM抗體比較早出現,但大約兩個禮拜後就會消失;接下來10天到兩個禮拜後,就會出現IgG抗體,IgG抗體會長久、甚至終身帶著。
對於已經隔離了兩個禮拜的人,進行抗體檢測會不會更有效益呢? 如果真的曾被感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產生抗體而被檢驗到,也不會發生剛好因為康復了而測不出病毒的情況。
張上淳表示,這是科學上合理的想法與作法,現在國內外有很多抗體快篩試劑在開發當中,但都還在驗證當中,未來如果有可信的抗體檢驗方法,經過當事人同意檢驗,這樣就可以證實他過去有沒有感染過,或是輕症、無症狀等情況,這個作法有科學上的合理性。
但張上淳也表示,「抗體」檢驗也有兩個顧忌,首先是測試中的檢測方式,靈敏度與專一度不確定,檢測有多大的誤差、測定出來的結果代表什麼意思,都說不準。另外一個問題是,關於「病毒檢驗」與「抗體檢驗」的差別,或是靈敏度、專一度、偽陰性、偽陽性這些概念,一般社會大眾如果不太清楚的話,當發生快篩的敏感度、專一度不足而結果有誤,或是發生RT-PCR陰性、而抗體快篩陽性的結果,很難和民眾交代。
而在珊瑚公主號以外,對於民間「隔離、檢疫者,解除前一律採檢一次」的想法,指揮中心至今態度則相對保留,除了第一次武漢包機、鑽石公主號、華航11人確診的CI011班機......等特殊情況外,指揮中心並沒有打算普遍在解除隔離檢疫前採檢。陳時中也多次表示,這些人在第一次採檢後,已經隔離檢疫14天了,現在解除隔離檢疫前會再回溯一次有無症狀,有必要者才採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