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事件記者孫窮理
空勤組員防疫問題迫切,民航局與業者協調的方案出現漏洞,指揮中心與疫政單位需要積極介入。(照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為配合航空公司營運需求,自18號起,返國空勤組員不需像一般旅客一樣,居家檢疫14天,相關做法,在過去三天,漸漸明朗。目前,民航局與航空公司制訂出一套所謂「類似居家檢疫的自主健康管理」的規則,對組員的安全,以及疫情擴散隱憂的疑慮,恐難消弭。
空勤組員無需「居家檢疫」,是因為航空公司擔心無人可以派遣,造成航班停擺,那麼出勤的時間,在飛機上與旅客接觸,是不是確實做好防護?在出勤時間外,是不是可以做到與「居家檢疫」相同的強度?以及出勤的人,是否有相對的補償,這三個面向,是可以觀察的點。
飛機上措施的加強與漏洞
在新措施實施之後,航空公司在機上加強的防護措施,以長榮為例,除了先前要求的戴口罩之外,公司提供的口罩「升級」,統一配發,由公司訂做,密閉性較強的口罩,並對組員一致量體溫,之外,就是長榮方面一直不同意組員戴眼罩,現在解禁,同意組員可以自行準備配戴「眼罩」。
不過,在旅客的部分,雖然有強制量體溫的規定,不過旅客在機上是否戴口罩,執行起來有實際的困難,據組員在機上實際的觀察,由於文化的差異,普遍來說,西方的旅客對戴口罩這件事情有排斥,目前雖然機上有提供口罩,給沒有自行準備的旅客,但是當旅客拒戴口罩時,該怎麼辦?
組員向公司方面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柔性勸說」,而且目前機上仍然沒有停止供餐的情形下,旅客在吃東西、喝水的時候,一定會取下來,而在飲食過後,是否會把口罩再戴上,又要經過一番「勸說」,這幾天,不斷有組員反映,旅客拒戴口罩的情形,是經常發生的。
不是居家檢疫的「類似居家檢疫的自主健康管理」
即便是加強了防護的措施,在飛機的密閉空間裡,仍然難以做到與可能存在的病毒,完全隔離,而組員離開飛機之後的問題,可能就更大了,「類似居家檢疫的自主健康管理」在值勤之外的時間,倒底是「居家檢疫」或者「自主健康管理」?也是由組員自己決定,而產生不知道該做、不該做什麼事情的狀況。
目前,長榮航空沒有提供返國組員統一居住的場所,組員返國後,各自回家,因為目前收到的只是沒有強制力的「入境健康聲明書」,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沒有限制外出,而公司方面給組員的指示,只有很模糊的「非民生必要的行為不要做」,這樣的標準。
「那麼,我可以不可以到學校去接送小孩?」,「接小孩」好像不能說不是「民生必要」的行為,但是如果依「居家檢疫」的標準,是不可以做的,但是所謂「類似居家檢疫的自主健康管理」卻沒有明確的規範,只能個人自己判斷,如果降低組員的檢疫標準,是為了維持航班的正常運作,那麼在值勤時間外,感染風險甚至高於一般旅客的組員,最少應該做到與一般旅客一樣的「居家檢疫」,但是現在這種個人自行判斷的狀況,就造成了更大的風險。
機組人員的出勤獎勵與假別
武漢肺炎期間,勞工的薪資與假別,請參考:〈這個圖表〉
「武漢肺炎特別條例」沒有要求因公被隔離者需要給公假、給薪;不過疫情開始之後,長榮對因值勤而「居家檢疫」的組員,一率會發給依據底薪計算的薪資,不過根據「武漢肺炎特別條例」第3條第1項的規定,一但領有薪水,就不能再領每天一千元的補償,依照空服員的薪資水準,如果是最低薪的新進人員,每天可以領到的薪水,大概也可略略超過一千元。
而為了鼓勵組員在這段時間出勤,長榮公司提出在三月份有飛需要過夜長班的組員,如果飛時不到75小時,以75小時計的誘因,如果不想在這樣高風險的時期值勤,有一個方法,是申請「留職停薪」,不過「留停」等於暫時的「離職」不但沒有薪水,留停期間不計入年資,甚至現在這種情況,留停結束後,能不能順利回到工作崗位,可能都會成問題。
在疫情開始之後,長榮也提供以七天為一個單位,最多十四天的「專案事假」,對工作風險有疑慮的組員,也可以考慮申請,不過,「專案事假」的名額非常少,上週一開出來之後,兩三天的時間,就已經被請光,目前在三月份已經沒有這個空間。
疾管單位應立即行動
眼前三月份,由於全球疫情擴散,產生大量旅客回國,使得航班及機場爆滿的現象,不過隨著這一波熱潮過去,到了四、五月份,會是什麼景況,現在已經是不確定的因素,眼見疫情不會很快消失,屆時可能客運航班將會大幅減少,機組人員的工作權問題,也就將浮上檯面。
不過眼前最迫切的問題,恐怕還是「類似居家檢疫的自主健康管理」下,由機組人員不確定的防疫措施,所帶來疫情擴散的風險,之前指揮中心只是強調「由民航局負責」,對於這個由民航局和業者協調出來的方案,態度消極,不過在以「營運」為最重要的邏輯下,問題是非常迫切的,疫政單位對此恐怕責無旁貸,等到有組員被確診,引發更大恐慌後,採取行動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