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武漢肺炎》 別管「一級開設」了 你聽過「疫情分級」嗎?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

上週四(2/27)行政院宣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高為「一級開設」,行政院仍指派衛福部部長陳時中為指揮官。不過除了「加強部會間聯繫」外,「一級開設」實際上沒有任何作用。相較之下,另一套分級制度的「疫情等級」,明確規範了的升級條件、以及升級後需要採取的措施,更能勾勒出防疫的方向。不過指揮中心目前的反應,並不太重視「疫情等級」的制度,公布內容不全,實際防疫仍以指揮中心當下判斷來實施各項措施。

什麼是「一級開設」?

「一級開設」雖然聽起來層級拉高了,但實際上沒有明確的標準、也沒有具體的內涵。

事實上,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實施辦法》,「指揮中心」本身沒有開設分級的規範。不過依據《災害防救法》下的《生物病原災害防救業務計畫》,「指揮中心」可以作為《災防法》中的「應變中心」,同時規範了「二級開設」與「一級開設」的啟動層級。

「開設分級」沒有明確條件規範,升級後也沒有具體差異(來源:生物病原災害防救業務計畫)

當認為疫情只需部分部會及機關啟動時啟動「二級開設」,參與會議或進駐的部會、機關,由指揮官視災害狀況及應變需要來決定。而當流行疫情影響區域太廣或情勢升高、事件延續時間太長時,指揮官可以決定升級為「一級開設」,各部門全面啟動,有關部會都需要參與會議或派員進駐指揮中心。

對於升級的原因與之後的改變,衛福部部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看到國外社區感染嚴重,雖然國內社區感染的情況還相對低,但仍「超前佈署」而一級開設,之後將加強部會間、中央與地方間的聯繫,醫院也需要有清空病房收治隔離者的能力,並提高檢驗的量能。

疾管署署長、指揮中心執行官周志浩則說明,升級的原因社區感染的壓力愈來愈大,升級後會進一步採取的措施,包括例如讓企業知道它該做什麼事情;加快尋找更好的藥物治療;思考與民間更有效的結合,找到更好更快速的檢驗試劑等。

不過在《生物病原災害防救業務計畫》中的開設分級,對於升級條件沒有具體說明,升級後,也只規範了其它部會參與會議或派員進駐情況。

「疫情等級」是什麼?

而「疫情等級」則有明確的升級條件,且進入不同等級,預先擬定了一些各機關需採取的措施。對於各機關來說,可以事先很清楚得知道,當疫情發展到什麼情境,就需要做什麼事。而對外界來說,也可以看到因應不同程度的疫情,防疫的大方向會作出什麼改變。

「疫情等級」訂有明確升級條件。(來源:《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整備應變計畫》)

針對不同「疫情等級」,有各級需採取的對應措施(來源:《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整備應變計畫附表》)

「疫情等級」訂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整備應變計畫》,並以不同的疫情情況區分為四級,例如當「我國社區出現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時為「第二級疫情」,由衛福部部長擔任指揮官;而當「我國出現社區傳播情形」時為「第一級疫情」,由行政院院長指派指揮官。

且在《整備應變計畫》中,對於不同等級的疫情,也有對應的不同的措施(應變作為與分工一覽表)。例如當由二級提升為一級,新增的應變策略包括對應變醫院啟動清空收治;對支援合作醫院及大型隔離收治場所,支援人力徵調、醫院徵用隔離收治、隔離場所開設收治病患;在檢驗上,委託或委辦陰性排除的初篩檢驗等。

相關機關的應變作為例如:醫事司要負責全國各醫療院所病床、人力、醫療資源之調度,針對醫療體系推動營運持續方案;食藥署要辦理緊急用藥之進出口事宜、對新藥、新疫苗及器材的快速進口、審查及安全性評估......等。

拋開無謂的升級問答,回歸防疫的討論

然而,指揮中心似乎並不太重視「疫情等級」的功能。我們在此引用的「應變作為與分工一覽表」為1月13日公布的版本。指揮中心在2月28日公布修正後的《整備應變計畫》後,並未一併公布對應的「應變作為與分工一覽表」,我們不能肯定此表是否有修正更動。然而若僅有「升級條件」,卻沒有勾勒出升級後要調整或加強的防疫方向,這樣的分級仍然不具太大的義意。

面對疫情,我們不需要在民間憑著感覺喊著升級;指揮中心與背後專家學者則再三安撫說還沒這麼嚴重。這種流於標準問答型式的無謂攻防,只是把關注消耗在口水上。

我們在此提出「疫情等級」的重要性,是它預先列出明確升級的條件、以及需採取的措施。這些對於升級條件與應變措施的討論,才能真正刻劃出我們的防疫方向,而不是靠著指揮官與專家學者每個當下的判斷,集權力與責任於一身,來論最終的防疫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