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捷運環狀線 消逝的和新生的十四張

焦點事件記者梁家瑋報導

環狀線十四張站(攝影:梁家瑋)

今日(1/31),捷運環狀線正式營運,上午10時,環狀線於捷運十四張站舉行通車典禮,新北市長侯友宜在典禮上表示,環狀線的誕生,代表新北市的生活圈跨向另外一個里程碑,這條捷運改變了新北市,將翻轉整個新北市的大建設。

但侯友宜沒說的是,他腳下所踩的捷運十四張站及環狀線南機廠,早在八、九年前就被「翻轉」了,過去這邊是農田、古厝、聚落,但在環狀線開始建造後,新店古老的「店仔街」沒了,一、兩百年歷史的古厝被迫易地重組,原本在這的「溪邊寮」居民也被迫流離失所。

十四張:新店的門戶

十四張的開發史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間,因此處靠新店溪,逐漸發展成渡口、形成街市,古稱「店仔街」。在過去水陸交通興盛的年代,十四張充當著早期墾民進出大坪林的門戶;18世紀末(清光緒年間),原在七張庄開墾的劉氏家族劉秉盛,逐步往十四張拓展,後成為十四張地區主要開墾大戶,並在十四張留下許多百年老厝,如劉氏宗祠、利記公厝、三落厝,均為劉氏家族所有。

二戰後,十四張出現了些新住戶,在十四張靠南的的大片土地,政府徵收世居在此的連氏家族田地,興建「中央新村」,提供遷台後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居住;而在北側溪園路附近,一群來自雲林、嘉義等地的家庭,從家鄉北上到新店溪畔挖砂石維生,他們逐漸形成一個聚落「溪邊寮」。

相關條目:

環狀線南機廠是使用聯合開發,但什麼是聯合開發?

隨著2004年新北市前市長周錫瑋決定建設環狀線捷運、2010年底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強打三環三線政策,十四張除了捷運站外,環狀線機廠同樣將座落於此,並在其上進行聯合開發,一次就計畫徵收15公頃的土地,這使得佇立於此的200多年的古厝、居住於溪邊寮聚落40、50年的居民,都將面臨迫遷的命運。

2011年9月21日 溪邊寮居民至市府陳情抗議(照片提供:夏聖禮)

捷運方便的背後

「為了地方建設,為了你們的好,要我們搬走,沒地方住,我們本來還有小房子住,現在買也買不起,租也快租不起」,十四張自救會前會長洪仁鐘說。

洪仁鐘說,他們老家原來在北港,在他六、七歲時,父母上台北討生活,就在河邊租地蓋房,他們家七兄弟在這一住就住了四十年,都有繳房屋稅、政府也有給他水電,不料後來地主過世,沒有人繼承,土地充公,他們就變成「有屋無地」,政府要徵收時就說他們是佔用國有地,只願意給非常低廉的房屋拆遷補償。

洪仁鐘說,當時聚落兩百戶,有屋無地的大概四十戶,房子拆遷補償只有幾十萬,他們抗爭一、兩年, 新北市府、議會、監察院都去過,還是沒有用,最後只爭取到每戶多九十萬的「安置費」,但每戶加安置費一百多萬有什麼用,不只買不起房子,可能連一根柱子都買不起。

洪仁鐘說,當時在拆他們房子時,新北市府說浮洲橋合宜住宅蓋完後,他們應該有優先承購權,如果想租也可優先承租,但2011年底強拆至今已八、九年,當初說的優先承購、承租看都沒看到;「要拆時,政府什麼都說好、都沒問題,等你拆完,什麼都有問題,怎麼講都沒用,議員也都說會去講,之後就沒了,最可憐的還是老百姓」。

至於老建物部分,在機廠預定地有劉氏祖厝、劉家利記公厝等老建物,劉家老祠堂於1924年遭大水沖毀,1937年在店仔街重建祠堂,族人稱其祖廟、祖厝,又稱啟文堂;利記公厝則建於1816年,為一傳統三合院建築,取名是為紀念劉秉盛三子劉金士(利記)。跟溪邊寮被迫離開的居民相比,在這的老建物較幸運些,但這「幸運」也只是相對而言,擋到重大建設,該拆的還是會拆,頂多在其他地方再蓋回來。

新北文史學會理事長夏聖禮指出,劉氏家族最早從2005年開始抗爭,希望家廟不要拆,政府則希望劉家自己找塊地並在那重蓋,2010年溪邊寮抗爭時,劉家也去申請文資認定,劉氏祖厝、利記公厝後來都被登錄為歷史建築,政府與劉氏祭祀公業、宗親會最後協調出,這兩棟建物以及位於央北重劃區的三落厝,都將先拆除,未來重建於央北重劃區內的十四張公園。

「文化碰上重大建設,就像雞蛋碰石頭,不要講歷史建築要讓出來,就算是古蹟,政府也會要你讓」,夏聖禮說。

環狀線通車後

環狀線通車,對十四張來說僅是個開始,許多業者已虎視眈眈的盯上這塊待開之地;十四張南邊的央北重劃區土地從2017年開始標售,包含國泰、國美、全陽、長虹、大陸等大型建商都已進場,去年(2019)12月底,最後四塊地標售,最高得標價高達一坪165萬,可以想見一棟棟的高樓將陸續興建。

而在捷運機廠聯開案,未來也預計蓋12棟30至40層高的聯合開發大樓,這將刷新台灣最大的單一土地聯開案紀錄;新北捷運局土地開發科科長李浩榕說, 北市捷運局預計年後就做招商顧問的評估作業,等顧問評估、做完初步規劃後,就會找建商進行開發。

而在機廠的南北側,則是十四張B單元區段徵收案,此案已在去年10月30日經內政部土徵小組審查通過本案的公益性與必要性,新北市府聲稱將延續央北案規劃優質住宅區,並另畫商業區,打造辦公購物、休閒遊憩兼具之宜居空間。

但隨著一個「新十四張」的藍圖逐步完成,「舊十四張」的身影也越來越淡、受到進一步的擠壓;洪仁鐘從溪邊寮遭迫遷後,兄弟等人到稍北處租房子,但因此處位於十四張B單元區段徵收案範圍內,很快這裡又將面臨徵收,他也可能二度面對迫遷。他說,這邊區段徵收後他大概又要再搬了,但還不曉得可以搬到哪裡去,政府也沒在管你這麼多,反正先拆掉再說。

洪仁鐘說,當地議員曾對他們說,環狀線通車後,他們坐捷運很方便,他當時就跟議員說,「我們這邊都搬光了,都不知道到哪了,你要我們坐計程車來這坐捷運喔!」

夏聖禮說,十四張有兩百五十年歷史,他是這區塊最早漢人進來的地方,也是最晚被鏟掉的地方,但隨著經濟發展,劉家沒守住,我們民間團體也守不住,重大建設需要支持,但在支持的同時,政府是否應該要考量,怎麼讓之後捷運站的旅客、重劃區的住戶,能理解這個聚落的存在的歷史與精神,我們也只能這樣期待。

2010年6月的捷運南機廠預定地、2016年4月的南機廠工地(照片提供:夏聖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