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強制儲蓄擔風險 越老越沒保障 工會要求檢討勞退新制

焦點事件記者孫窮理報導

年金改革隨民進黨政府即將上台,蓄勢待發,而完成於2005年,民進黨時代完成的「個人帳戶制」現行新制勞工退休金制度,卻始終未在各年金改革方案中被納入;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等勞團與工會,今天(3/16)前往勞動部召開記者會,批判勞退新制,要求檢討,並且再提「工鬥」的「基礎年金」與「基本生活保障」訴求,要求勞動部一個月內提出檢討,桃產總表示,未來將會針對勞退發動更大規模的行動。

勞退新制為世界銀行在全球力推的「個人帳戶制」,其基本原理為勞工在職時每個月提撥一筆退休金,進入個人的帳戶,集合所有勞工個人帳戶,成為一筆龐大的基金,政府或其委託單位,利用這筆基金進行投資收益,等到勞工退休後,個人帳戶中的本金及收益,即成為勞工的退休金;以不穩定的基金收益率試算退休後可領的退休金,容易產生極大落差。

舉例來說,薪資3萬元、工作30年的勞工,以6%的收益率,代入勞動部的試算系統,(平均餘命24年)每個月可領11,567元,但是同樣的條件,若以勞動部公告,3月份的保證收益1.2291%計算,則只有3,166元;桃產總顧問盧其宏批判「這是以虛幻不實的數字來誆騙勞工」。

而「個人帳戶制」設計上另外一個大問題,在於因為退休金帳戶是自己提撥自己領。如果是選擇「一次領」,勞工退休時,將個人帳戶的本金加上獲利領出來;選擇月領的,則是以「全國平均壽命」減退休時的年齡,也就是「平均餘命」,把「一次領」的金額,加上利息,攤提到「平均餘命」的每一個月裡,作為「月退休金」,如果活到「平均壽命(目前約84歲)」,錢領完就沒得領了。

領完帳戶的錢之後就沒有了,活得越久越沒有保障,造成其不具備「年金」制度最起碼的終身保障,桃產總秘書葉瑾瑜批判,勞動部設計這套「看起來是年金,其實不是」的制度,只是讓勞工強制儲蓄,退休後拿自己存的錢來養自己,而原本要補無法保障活超過平均壽命不足的「延壽年金保險」,勞動部在新制實施10年來,不但沒有開辦,而且在去年(2015)已經明確表達「沒有必要」的態度。

桃產總理市長莊福凱說,與勞退舊制換算下來12%到12.5%的提撥率相較,新制明顯縮水一半,這是政府不敢得罪資方,讓資方付出給勞工養老的成本,莊福凱呼籲,現在勞工在職時薪資無法提昇,必須要更加重視退休後生活無法保障的問題。

盧其宏說,勞動部用不確定的「收益率」灌水,其實也就是要勞工自己去承擔投資的風險,勞工要的退休保障,不是要這樣去玩收益率,因此政府必須在年金改革中,加入以稅收支付老年基礎生活保障的基礎年金,而推動真正的年金改革,就必須將勞退新制一併檢討,放進改革的討論裡。

面對工會的訴求,勞動部派出勞動福祉退休司專門委員陳美女回應,只是牛頭不對馬嘴地強調退休保障不足,勞工要以個人儲蓄的方式補足,而對於工會批判勞對新制的「制度」錯誤,卻以勞退「試算系統」沒有錯誤做回應,當工會進一步逼問,則表示「勞工訴求會帶回去研議」,之後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