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文資審議 文化局長無聲 三井倉庫遷移 下週續審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梁家瑋報導

三井倉庫

三井倉庫建於日治時期,是目前台灣唯一還保留三井財閥菱形商標的建築物。晚清時,在台外商以歐美五大洋行為主,日本統治後,台灣總督府為取代五大洋行在台利益,引進三井等日本財團。在總督府的支援下,三井壟斷稻米、樟腦、砂糖等交易,是日治時期最大的在台日人集團。作為存放貨物的三井倉庫,它是日本殖民經濟的歷史見證。

標籤 (Tags)

三井倉庫

三井倉庫建於日治時期,是目前台灣唯一還保留三井財閥菱形商標的建築物。晚清時,在台外商以歐美五大洋行為主,日本統治後,台灣總督府為取代五大洋行在台利益,引進三井等日本財團。在總督府的支援下,三井壟斷稻米、樟腦、砂糖等交易,是日治時期最大的在台日人集團。作為存放貨物的三井倉庫,它是日本殖民經濟的歷史見證。

標籤 (Tags)

 

北市府推「西區門戶計畫」,要重建北門廣場,並更改忠孝西路路型。2月25日,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決議,將位於忠孝西路北側的歷史建物三井倉庫東移51公尺,若文資審議推翻此結論則再議。9號,文資審議委員會進行三井倉庫保留的可行性評估,本次會議是第六屆文資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多名新聘委員肯定三井倉庫的歷史意義,並質疑市府當前作法,近4小時會議後無共識,副市長鄧家基決議下週續審。同時,從這個月開始,北市文資審議會議改由副市長主持,文化局長謝佩霓在會中竟不發一語,也引發民間團體架空文化局的質疑。

文資團體抗議副市長鄧家基成為文資委員會主委,「開發派」的都發局局長成為府內委員(攝影:梁家瑋)。

在會議中,都發局表示,三井倉庫於2012年通過文資審查,取得歷史建物身分。當時附帶決議,建物所在地區應以「形塑北門意象」為重點考量,三井倉庫需配合周遭古蹟群活化、都市發展及交通規劃,以研議最佳保存方案。都發局強調,三井倉庫的意義在於產業及社會文化,而非歷史建物坐落地點,就算挪移51公尺,文化資產價值也不會有任何減損。在拆組重建與平移工法的選擇中,都發局認為建物損壞嚴重,應以拆組重建工法較為適當。都發局報告後,文化局僅就三井倉庫如何再利用進行簡短說明。

文資委員米復國質疑,都發局已決議遷移方案,其他部會亦表示會配合,似乎沒留給文資委員會空間。他說,都發局以交通作為各方案的考量依據,但遷移和保留原地將有不同的文化資產意義,應從文資角度重新討論「北門意象」,分析三井倉庫移與不移的歷史意義,再討論交通是否能配合;文資委員劉淑音表示,2012年決議僅將「形塑北門意象」列為重點,沒有清楚定義「北門意象」指的是突顯北門這一棟建築物,還是要從文化景觀的角度來思考北門與周圍建物的關係。

文資委員黃士娟表示,從三井倉庫可以看出台北從河運轉為陸運的重要紋理。三井在台北市有三代,第一代在淡水河岸,此時以河運為主,辦公室與倉庫在一起;第二代辦公室和倉庫分開,倉庫位於鐵路邊。當時三井財閥與政府關係密切,才有可能將倉庫放在鐵道部旁邊。她強調,三井倉庫的重要性不只在本身,而是與整個歷史空間脈絡都有關,必須現地保存才能彰顯出三井倉庫的地位。移動51公尺雖然不遠,但「如果我們把總統府往旁邊撤離51公尺,它在都市空間中的脈絡跟代表性其實就不見了」。

文資團體於文資委員會前召開記者會,要求文資委員會確實審體古蹟提報案(攝影:梁家瑋)。

「搶救北北三」聯盟林奎妙表示,過去一週,他們在北門旁及網路分別發起古蹟提報活動,希望能將三井倉庫列為古蹟,並將北門周遭列為文化景觀,300份提報單已於8日送至文化局。但在會議裡,都發局及文化局卻完全沒提古蹟提報。她指出,過去審議會議由文化局長擔任主委,但從3月起,市府通過新組織要點,副市長兼任文資審議委員會主委,文化局長降為副主委,工務局、都發局等開發單位首長同樣進入文資委員會,成為府內委員。若觀整場文資審議委員會,文化局局長謝佩霓完全沒有發言,鄧家基也沒有請她以文化局局長的身分表示意見。

多名參與2月25日都委會的公民、文資團體於會前收到文化局所發開會通知單,請他們列席文資委員會。但當他們持會議通知單正本至現場後,卻無法進入會場,需與一般旁聽民眾一樣進入旁聽室,填寫發言單後才可發言,且發言時間也被要求與旁聽者一樣為三分鐘。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李菁琪表示,收到開會通知單表示與會議高度相關,列席者應屬於議事規則中的其他利害關係人,發言權限應與當事人一樣為5分鐘,而非等同於一般旁聽群眾。

「搶救北北三」聯盟李容渝強調有收到開會通知單正本,但卻無法進入會議室(攝影:梁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