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少子化怎麼辦? 總統選前民間團體提建言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大選當前,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提出10項政策建言,希望總統候選人能對少子化問題積極應對。(攝影:王子豪)

2020年總統選舉倒數74天(10/29),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開記者會,提出包含從嬰兒出生前後、0~2歲、2~6歲、6~12歲等4個階段,共10項政策建言。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表示,再不解決少子化現象,將成為嚴重的國安問題。而周全的育兒政策,同時也是在這個新時代,重新納入女性、男性、同性家庭的新角色,並讓家長、兒童、托育工作者,在家庭關係、勞動條件上得到國家與社會的支持。

劉毓秀指出,目前台灣的生育率徘徊在1.0左右,若維持這個情況,依據國發會推估,在45年後高齡人口比例將高達45%,可能會在各階段的教育事業、國家勞動力、稅收、長照、健保、年金等各種面向產生嚴重的問題,是社會不可承受的負擔。劉毓秀舉例,日本現在也很重視少子高齡化問題,而日本現在的生育率為1.46,若台灣能把生育率逐步一樣提升到1.4,就可以把高齡人口比例往下壓到35%。

在「嬰兒出生前後」階段,聯盟提出「準父母親子教室、育兒諮詢服務」與「媽媽產假+爸爸育嬰假」2項建言。除了提出現有的孕產婦諮詢服務,需要化被動為主動以外,聯盟指出,許多女性都認為先生的陪伴,可以一起體驗生產過程與辛苦、增進配偶與親子關係、提供配偶心理與生理的支持等。

因此聯盟的建言中,也強調準爸爸在產前產後的參與。除了在孕產階段,準爸爸需要與準媽媽同樣認識孕產過程的大小事,包括產檢、生產、孕期營養、情緒支持與壓力調適等產前衛教,以及產後的育嬰、托育資訊都不可少。

此外聯盟也認為應該調整現行留職停薪規範。現行規範中,依《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勞基法》第50條,女性受僱者在分娩前後有共8星期的產假;而在產後,父母依《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6條,各自有2年留職停薪的育嬰假,並依《就業保險法》第19之2條,前6個月有6成薪的保險津貼。

聯盟認為,產婦在產假期間,若能有配偶的陪伴有助於增強彼此的信心、穩定雙方情緒,應該調整現行挸範鼓勵配偶陪產,在產婦請產假的第一個月,配偶就能同步開始請育嬰假,並有9成薪的津貼。聯盟也不忘強調,台灣已經通過同性婚姻,同性配偶亦應適用這些政策。

而在「0~2歲」幼兒園之前的階段,聯盟提出「托育服務涵蓋3成幼兒、其中公共托幼應占7成」、「取消托育補助的排富條款」、「托嬰中心規範小班制」與「完善居家托育制度」4項建言。

聯盟表示,目前0~2歲的托育服務使用比例僅12.33%,在傳統性別分工下,這個階段的孩子多由家庭內的媽媽或阿嬤照顧,常讓女性被迫離開職場,使女性失去經濟自主並讓家庭損失一份收入。除了提高托育服務涵蓋率以外,聯盟表示托育服務應以公共托育為主,否則在例如「坐月子」等許多服務都商品化的時代中,也是讓許多家庭看得到吃不到。

「托育服務使用比例12.33%」沒有包括居家托育(保母)。劉毓秀解釋是因為保母制度仍有2大漏洞,一是人力老化出現斷層,二是目前雖然在《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居家式托育管理辦法》、《準公共化作業要點》等已逐步建立起一套嚴謹的保母進場、退場機制,但負責執行保母管理及輔導的居托中心仍久缺法定地位,而難以發揮預期功能。劉毓秀表示若能完善法規,保母也將成為可靠的托育服務。

在「2~6歲」的幼兒園階段,聯盟提出「準公共化僅是過渡措施,公共化朝7成邁進」、「幼兒園公:私比十年內翻轉至7:3」、「中央編預算、地方增人力、齊推非營利」3項建言。

對於政府推動一年多的「準公共化」政策,聯盟表示,雖然出現苛扣教保人員薪、增加額外收費項目吞掉輔助等情況,但仍肯定制度中的獎懲機制以及政府投入資源。不過聯盟也強調,「準公共化」不是「公共化」,能接受把準公共化作為過渡階段,但未來仍需要達到7成的公共化幼兒園為目標。

最後對於「6~12歲」國小階段,聯盟提出「國小課後照顧班符合家長、兒童需求」的建言。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國小學童的放學時間有別於家長的下班時間,課後照顧服務應該普設,並配合家長的工時與家庭、孩子的需求。

聯盟表示,育兒不是女人的事,也不只是家庭的事,更應該是國家、社會共同分擔的大事,呼籲作為國家元首,照顧人民要籨照顧兒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