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香港反送中》三罷集會 要求撤案、林鄭下台

焦點事件記者林靖豪報導

職工盟發起罷工反送中集會,主席吳敏兒與現場參與者為前日墜樓的抗議者梁凌杰默哀。(攝影:林靖豪)

前情提要

6/16香港反送中遊行,創下參與者最多的歷史紀錄:〈香港反送中》「兩百萬+1」人遊行 港人找出路

在昨日的「兩百萬+1」人大遊行後,今日(6/17)香港各團體再發起罷工、罷課、罷市「三罷」運動,包括香港職工會聯盟與香港社福界的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都在今日發起罷工集會,而香港眾志也發起中學生罷課集會。

下午3點,位於立法會外的罷課集會現場群眾與立法會議員朱凱迪、區諾軒轉往香港特別行政長官辦公室(特首辦)外,要求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撤除《逃犯條例》修正案,並為修法與鎮壓抗議下台負責,而罷工集會也轉往特首辦現場會合。許多香港市民持續往特首辦外的集會現場聚集,並於特首辦外發起靜坐抗議,高呼「不撤不散」。

入夜後的特首辦外仍有大批群眾聚集抗議。(攝影:林靖豪)

政治罷工如何可能?

職工盟統籌幹事陳昭偉表示,職工盟此次是在外界高喊「三罷」的聲浪下,決定發起罷工的集會,然而當香港許多人高喊要「三罷」時,卻沒有評估需要怎樣的條件。陳昭偉說,其實職工盟了解現在香港勞工並沒有足夠的力量發起大規模罷工,多數香港企業都沒有工會,工會也不一定有行動力,陳昭偉評估香港可能只有1%的勞工參加有行動力的工會。不過雖然如此,職工盟仍然決定扮演呼籲罷工的角色,因此決定發起今日的罷工集會。

對絕大多數香港勞工而言,罷工仍是一件很陌生的事,在香港,不要說政治罷工,其實連勞資爭議的經濟罷工都很少見。陳昭偉說,香港每年平均大概僅有一兩次罷工,且這些罷工多為緊急性的「危機罷工」,也就是當勞工面臨重大勞資問題時緊急發動的罷工,並沒有經過在職場中慢慢組織的過程,因此罷工行動不容易累積成持續的工會力量。

陳昭偉也說,在2014年雨傘運動時社會上就有許多人在高呼「罷工」來升級行動,然而這些聲音卻無法轉化為實際行動,政治運動的動能並沒能轉變為日常職場中勞工自我組織的力量,當香港社會面對重大的政治爭議時,也就難以透過大規模罷工對政府施壓。

而此次香港的「罷工」行動,對於多數參與的勞工來說實際上是請假參與運動,非嚴格意義上的罷工;另一方面,就法律而言,香港其實也沒辦法真正發起政治罷工,原因在於即便香港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工會可罷工的事項,但香港《職工會條例》卻僅保障勞工在「勞資爭議」下採取的行動才能免受資方的民事訴訟。因此此次即使有少數工會通過政治罷工決議,但仍然需要僱主配合勞工才能安全「罷工」。

參與此次罷工的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倫智偉表示,社總通過罷工決議後,號召會員參與反送中集會,也在香港各個不同地方接觸民眾宣傳議題,也做傷者支援以及心理創傷支持的工作。倫智偉也說,此次香港社福機構的僱主雖然沒有明確表態支持運動,但仍然讓許多員工在維持機構基本運作的前提下,能夠自由請假參與運動,此次是罷工不停工,仍然讓有需要的民眾能夠得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