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出席「民間能源論壇」致詞。(攝影:王子豪)
今日(3/10)長風基金會與馬英九基金會舉辦「民間能源會議」,在石化能源、再生能源、核能等三項主題論壇前,前總統馬英九開場致詞(全文),認為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錯誤,廢核使2017年火力發電佔比衝新高,馬英九重提2017年底,他提出的「燃煤40%、燃氣30%、核能20%、再生能源10%」主張,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則以「如果公投無效,就用民主的選票來修正錯誤的政策」,將能源議題轉移到過去的藍綠選舉對決。三場論壇最後大致定調在「支持續用核電、燃煤問題被過度誇大、再生能源需要更久的時間」。
上午第一場「化石能源論壇」,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黃宗煌認為全球暖化是全球的問題、更有歷史累積排放問題,台灣即使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高,但也不該太過自責、過度嚴格自我減排。黃宗煌更直批,民進黨〈能源轉型政策白皮書〉發電量配比「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訂定準則不明,難以檢視也不具可行性。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梁啟源則認為需考量經濟因素,認為若每噸二氧化碳的溫室與空污成本以40美元計算,2025年最適當的能源配比為「燃氣40%、燃煤32.4%、核能17.5%、再生能源10%」。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陳立誠認為,燃煤的問題被過度誇大,過去對溫室效應成長的預估並不準確、電力業也非空污的主要來源。陳立誠表示,燃煤的發電量在過去幾年並未增加太多,民眾對燃煤發電與空污的連結是錯誤的印象。
第二場的再生能源論壇,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與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廖惠珠認為再生能源的發展(20%)需要拉到2030年。杜紫軍認為,國際趨勢是核電綠電都在成長,並表示扣除掉水力發電,再生能源發電量的佔比約只有3%,要在2025年成長至20%不可行。
並指出在獨立電網系統中,日、韓的電力配比都比台灣保守,而且台灣電力規模更小、若還沒有核電,電力結構十分脆弱,台灣應考量資源條件。廖惠珠則肯定光電的成本持續下降,但表示未來也會再下降,不該急著在現在短期內興建太多。廖惠珠表示,等到2030年,再生能源的配套技術如智慧電網、儲能設備等發展起來,再生能源會走得更順。
相較石化與再生能源論壇中,與談人抱以較保守的「支持續用核電」、或「延後非核家園」,核能論壇則更明確表達出支持核電的立場。
原能會前主委蔡春鴻,針對經濟部長沈榮津提出核四難以續建的理由「團隊已解散、設備難更新、原廠意願待商確、工期經費未知數、核廢料難解」回應,蔡春鴻說,核四已完成安檢與功能測試,重組團隊所需的功能與人數不用太多;在設備更新上,他認為核四原本就是訂制的,沒有買不到的問題;在所需時間上,蔡春鴻表示時間仍有爭議,但這與是否使用核電無關,短期可靠舊電廠延役解決。在核廢料的問題上,蔡春鴻表示,低階核廢料不是問題、而高階核廢料多國都採「延後處理」。至於立法院的預算問題,蔡春鴻則直接表示,因為民進黨在立法院是多數才會有預算問題,
清大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葉宗洸則認為許多既有燃煤機組遇到地方政府的反彈,至2025年的機組新增也可能有問題,未來會面對能源安全問題,反觀核四重啟只需要2、3年,只有重啟核四才能確保能源安全。「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廖彥朋說,核能沒有碳排、沒有空污,核災則是風險最低的一種發電方法。對於核廢料的問題,廖彥朋則認為有存放原址、尋找最終處置廠、以及再利用三種方法,並非無解。
最後的圓桌會議由馬英九主持,邀請了工商屆代表等共與討論。工業總會副理事長林明儒與商業總會副理事長許舒博說,不管電力結構如何,只要電力穩定、便宜就好。馬英九與江宜樺強調,國民黨在2014年只是「封存」核四,並未除役,只要等到「好的時機」就可以重新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