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離岸風機政策環評 環團籲暫緩開發近岸區塊

環保署今審查離岸風機的政策環評,環團呼籲暫緩開發近岸的區塊,進行更嚴謹的調查,以保護海岸的生態。(攝影:林靖豪)

焦點事件記者林靖豪報導

環保署今(12/28)召開環評大會,審查「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的政策環評案,彰化環保聯盟等環團於環評大會前在環保署前召開記者會,要求暫緩開發離岸6海浬(約11.11公里)內的「近岸區塊」,以保護沿海的環境與白海豚、候鳥生態。環評大會最後,做出將施工範圍與白海豚棲息地間的「施工警戒區」範圍從500公尺延長到1000公尺的決議,並建議能源局鼓勵業者優先開發距離海岸較遠的「航道外側區塊」(離岸約35公里外)

對於環評大會結論,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環保署願意同意航道內部分暫緩施作,鼓勵業者往遠岸施作,值得肯定,不過今天環保署的結論只針對台中和彰化海域,施月英認為,應該把雲林海域也放入暫緩施作範圍,因為雲林外海也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施月英也表示,除了暫緩施作近岸風機外,政府應該進一步調查近岸生態與漁業資源。

在環評會前的記者會上,施月英提到,能源局提出的離岸風機政策環評書中,引用的近岸生態與漁業的資料,都是超過30年前的資料,無法評估離岸風機對目前海岸環境與漁業的衝擊。她呼籲政府再花3至5年的時間重新調查沿岸海域與漁業,不要急於開發,一旦海岸生被破壞,就難以復原。

施月英也說,環團過去曾多次與行政院、能源局就離岸風機的設置進行溝通,希望離岸風機的開發先從對生態衝擊小的遠岸做起,但能源局卻以國內廠商技術不成熟,尚不足以在遠岸施工為由回應,施月英認為,完整評估環境衝擊才是重點,而不是以技術為由貿然施工。

台灣西海岸保育聯盟研究員吳慧君則指出,歐洲離岸風機平均的離岸距離在40公里以上,但台灣的海上風場平均離岸距離僅不到20公里,更有近一半的風場離岸平均距離在8公里左右,與台灣白海豚的生存範圍重疊,將嚴重衝擊現在只剩60隻的白海豚族群,若強行開發,離岸風電將從綠能變成滅絕白海豚的「血色能源」。

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王偉民工程師則提到,根據國內學者調查,台灣有許多候鳥的遷移路徑是穿過台灣海峽在大陸與台灣之間往返,若近岸大量開發風機,這些「風車陣」將影響一半的候鳥的遷移路徑,而將對台灣的生態系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