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強徵迫遷 換黨不變 民團:25號凱道見

民團打破送給新政府的特製月餅(攝影:梁家瑋)。

焦點事件記者梁家瑋報導

民進黨上台後,強徵強拆依然案例不斷,惜根台灣協會、反迫遷連線、台權會等民間團體打算在25號發動「土地正義、重返凱道」行動,今天(9/20)到內政部提出訴求,並帶來「特製月餅」,打碎後,拉出裡面的「九二五,上凱道」字條,警告民進黨政府,勿忘人民對改革的期待,隨後,這些民間團體並與同時也在內政部陳情的新莊塭仔圳居民一同遊行到凱道,參與塭仔圳反迫遷的陳情。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表示,民進黨一些年輕世代說完全執政要展現魄力,「展現魄力不是展現在拆人家的房子」,而是展現在趕快照顧被迫遷的人民。他說,《都市計畫法》、市地重劃…等,都是在威權時期、尚未解嚴前制定,但解嚴後,政策、制度、法規完全沒有改變,民進黨卻跟劉政鴻一樣在「依法行政」。選前,民進黨說要改變,上台後,卻一切如故,「誰才是雙面人,就是民進黨」。

而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黃嵩立與葉大華也參與了行動,黃嵩立指出,目前遭迫遷的案例中,有許多行政程序不完備,他建議政府可以暫緩執行爭議個案,通盤檢討其中是否有侵犯居住權的狀況;葉大華說,2013年,國際專家來台審查「國家人權報告」時,已指出華光社區、紹興社區、林口A7捷運站等案,以及都市更新制度侵犯居住權,明年初第二次審查,以現在的狀況,仍然會遭到國際的糾正。

昨日(9/19),內政部部長葉俊榮與媒體茶敘時表示,內政部將訂定「聽證作業要點」,預計十一月實施,將使都市更新、土地徵收、市地重劃更為周延。台權會專員林彥彤痛批內政部將「所有土地正義問題化約為聽證問題」,他說,民團一直要求實體、程序並行,如果缺乏實體規範、評估標準,例如怎麼樣算符合公益必要性,就會變成完全是主管機關說了算,「政府想幹嘛就幹嘛」。依現狀,就算採聽證,在法律沒有規範、標準的情況下,聽證主持人根本無從判斷,完全變成自由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