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災前,當時的日本有55座在運轉執照期間的發電用反應爐註釋。福島核災後,這些反應爐因受損、或要評估加強安全標準,陸續暫停運轉,讓日本在2012年5、6月,以及2013年9月到2015年8月間,兩度核電歸零。
日本民主黨曾提出最遲將於2030年非核的政策目標,但在自民黨執政後,日本則又明確朝往重啟核電的方向。
在311前,日本有55座核電廠反應爐在運轉執照有效期間內。其中,包括了定期檢修中的,例如福島第一核電廠的4、5、6號機;長年無法實際運轉的文殊;也包括了像安全停機中的柏崎刈羽核電廠的2、3、4號機。(柏崎刈羽核電廠有7部機組,2007年新潟縣中越沖地震發生後一度全部停止運轉,之後7、6、1、5號機陸續重新運轉,但在2011年311前,2、3、4號機仍在停機狀態)
在311前,日本已有5座核電廠的反應爐已停止運轉準備除役。包括:東海JPDR、東海1號機、普賢、浜岡1、2號機。
註:東海JPDR是日本第一座反應爐,在1963年併網發電、1976年停止運轉。在日本wiki上,將這座反應爐列為研究型反應爐,但在此我們依據IAEA-PRIS資料庫,仍將之算為核電廠反應爐。
福島核災前後的日本核電
2011年以前,日本有55座營運中的核電廠反應爐,全國核電佔比約30%。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核災,核電廠因受損、或安全因素,陸續停機。
2012年5月5日,泊核能發電廠3號機組下線維修,日本首度核電歸零。2012年7月1日,大飯發電廠3號機組重新啟動;21日,大飯4號機恢復運轉。2013年9月,大飯3、4號機下線,日本再度核電歸零。
311時,日本總理、民主黨的菅直人(2010/6/8~2011/9/2)被認為應對失當。2011年9月,由民主黨的野田佳彥(2011/9/2~2012/12/26)接任總理,在野田佳彥任內,雖然重啟了大飯核電廠2部機組,但也提出要逐漸停止使用核電、最遲要在2030年前無核的目標(參考、參考)。
不過在2012年12月,自民黨、支持核電的安倍晉三上任總理後,能源政策又從「零核電」轉向了「重啟核電」(參考)。
2013月7月,日本檢討過去核安法規後,制定的「新規制基準」正式生效(參考)。2015年8月11日,首座符合新管制基準的川內核電廠1號機恢復運轉,日本再次成為核電國。
日本原本沒有對核電廠反應爐的運轉年限作出限制。2013年的「新規制基準」,則訂出「40+20」年的原則與上限。2023年通過的新法案,則取消了最高60年的上限(參考、參考)。
日本每3年修訂一次「能源基本計畫」。2011年福島核災後,能源基本計畫加入「盡可能減少對核電依賴度」用語。2025年發布的能源基本計畫,則改為「將最大限度共同使用再生能源與核電」(參考、參考)。
311後暫停的「55座」反應爐中,現在(2025/3/8)有14座重新營運,22座決定永久停機,還有19座仍在暫停營運(suspended operation)的狀態。
現況
全球目前(2025/3/8)31個有核電廠的國家中,日本是前10大的核電國,14座營運中的反應爐為全球第9多,核電總發電裝置容量12.63GW為全球第8多。除了19座暫停營運的反應爐以外,日本目前還有2座興建中的反應爐(大間1號機、島根3號機)。
日本的核電佔比,在311前將近30%。311後,在2014年為0%。2023年則為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