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8年的三接環評爭議

大潭天然氣接收站,最早是由東鼎夜化天然氣公司規劃、希望爭取大潭電廠1到6號機的供氣權,並在2000年前後通過環評報導參考。但2003年,中油以台中港的天然氣接收站(現在的二接)計畫,取得台電大潭電廠的供氣權後,使得東鼎公司的觀塘計畫停報導擺報導參考

2014年8月29日,隨著天然氣預估需求進一步擴大,經濟部決定由中油興建台灣的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參考;2016年11月18日,中油董事會正式決議併購東鼎,使用觀塘的工業區與工業港來興建接收站參考。由於台灣在高雄永安、台中台中港有兩座中油的天然氣接收站,因此中油的大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也就被簡稱為「三接」接收站一覽

雖然在東鼎公司時期,觀塘工業區、工業港就已經通過環評,但因為遲遲沒有實際的開發,依法需要再由環保署的「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進行「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環現差)審查

《環評法》第16-1條,通過環評者,如果三年內沒有開發,就需要再經過「環現差」審查通過後,才能開發。

「環現差」的概念是,雖然某個開發案在過去已通過審查;但在一段時間後,環境生態、法規標準、研究調查……等可能有不一樣的地方;過去覺得可以的開發行為,會需要依環境的現況再作一次評估。

不過環現差制度一直被認為有漏洞,例如開發單位在3年內有整地、水保等簡單的動一下,即使沒有實際的開發,就可以迴避掉環現差。

以三接案來說,計畫範圍包括陸上儲槽等的「觀塘工業區」與海上卸收碼頭等的「觀塘工業區工業專用港」,兩者一開始僅有工業港需要環現差。

環保署的環評委員會,由21人組成,包括7名官方委員註釋、與14名民間委員註釋。一般都會先由部分民間委員組成「專案小組」,進行1到3次的初審,作出建議後,才送進環評委員會(俗稱「大會」)作出正式的決議。若有需要,環保署有時會另外請來「外聘專家學者」參與專案小組審查,提供特定專業領域的意見。

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第3條、第4條,主委為環保署長、副主委為環保署副署長;其他5名官派委員由內政部、衛生福利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各1名。

2017、2018年三接環評時期,環保署署長為李應元,擔任主委;環保署有2名副署長,詹順貴與張子敬,在詹順貴請辭前皆由詹順貴擔任環委;且當時的環評大會時,李應元並不常出席,更多是由詹順貴出席擔任主席主持。

2017、2018三接主要爭議期間,為環保署第12屆委員(2017/8/1~2019/7/31),14名民間環委為王价巨、劉益昌、劉小如、鄭明修、李錫堤、徐啟銘、吳義林、李克聰、李公哲、馬小康、高志明、劉希平、李堅明、王文誠。

環保署原本安排在2017年5月10日,召開工業港的第一次專案小組審查,並找了林幸助、范光龍兩位學者,擔任專案小組的外聘專家學者。但9日上午,據環保署表示新聞稿,林幸助臨時告知他將接受中油邀請、作為中油方方發言,並辭退外聘專家學者職務。之後副署長詹順貴召開記者會表示,將延後審查,並會另聘劉靜榆為外聘專家學者參考參考

6月5日,三接進行第一次專案小組審查。但反對在大潭興建三接者,包括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劉靜榆已在2006年發現桃園海岸的藻礁生態系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參考參考;桃園在地的潘忠政等人,也在2011年反對桃園煉油廠遷往觀塘的運動後,開始關注大潭一帶的藻礁報導參考,因此民間已有「反對三接設在大潭」的力量及論述基礎,並能提出具體的質疑。6/5當天的會議,在反對方提出的爭議下,沒有完成會議、作出結論參考

6月8日,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的陳昭倫博士在三接計畫場址內,確認存有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註釋;這個發現,成了中油難以迴避的難題。

陳昭倫過去在高雄柴山發現數量稀少的新種珊瑚,2012年正式發表命名為「柴山多杯孔珊瑚」(參考)。2017年5月1日,農委會正式將柴山多杯孔珊瑚列為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參考);5月26日,陳昭倫受農委會邀請,參加「大潭藻礁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現勘」,會後向潘忠政、劉靜榆索要照片研究,發現疑似柴山多杯孔珊瑚的照片。6月8日,陳昭倫再度前往大潭,確認三接場址內確實存有柴山多杯孔珊瑚(參考)。

「保育類野生動物」是經《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物種,受到明確、且高強度的保障規範。一般開發案所受的檢視,大致是考量整體的野生生物族群、環境情況,確保不要受到太大的影響;但保育類野生動物,白話一點講,依法幾乎可說是「一隻都不能碰」的程度。一般面對保育類動物,開發單位可能還可以聲稱,另外找了棲地、保育類動物已經移動到其它地方活得很好……等;但偏偏「珊瑚」是沒有移動能力的動物,已經生長在開發範圍內,中油趕不走牠、依法不能碰牠也不能讓牠死,否則會有刑事責任。

在6月26日舉行的「第一次專案小組延續會議」上,台灣濕地學會監事陳章波說出「(柴山多杯孔珊瑚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身份)應該降級」的發言參考,即是希望為可能涉及《野保法》相關限制進行解套。26日完成第一次專案小組審查,作出的結論,除了要求中油補強藻礁生態現地調查、對藻礁保護區影響的評估等外,也認定觀塘工業區開發計畫對藻礁生態系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要求工業區案也需提出「因應對策」會議紀錄

10月26日,三接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註釋,中油提出「柴山多杯孔珊瑚移植計畫」;但遭質疑「移植」的動作,本質上就構成了「騷擾、獵捕保育類動物」,恐違反了《野保法》第18條而有刑事責任註釋。當天環評委員要求農委會先釐清是否違法問題,會議沒有作出結論報導

實際上為「工業港環現差」的第二次專案小組、與「工業區因應對策」的第一次專案小組。因為之後兩案都是一起審查,一般也就慣以工業港的會議次號一併合稱。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第1項
保育類野生動物應予保育,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但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在此限:
一、族群量逾越環境容許量者。
二、基於學術研究或教育目的,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者。

雖然有2款例外,但柴山多杯孔珊瑚數量不明,不可能符合第1款「太多」;而中油不是學術單位,被質疑沒有依第2款申請「學術研究或教育目的」的資格。

由中油對保育類野生動物進行「移植」,顯然不合法。因此中油在2018年1月23日的「第二次專案小組延續會議」中,提出「迴避替代方案」,縮小開發規模,宣稱可避開裸露礁體與柴山多杯孔珊瑚

因為變更了開發計畫的內容,依《環評法施行細則》第37條,需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環差)。

「環差」的概念是,當開發內容有一定程度的變更時,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可能會和依原始方案評估的情況不同,所以需要再評估變更前後的差異。

此時,三接案在環保署,實際上已經衍生出共4個案子:最初的「工業港環現差」、被要求的「工業區因應對策」、以及因為調整了開發計畫而提出的「工業港環差」與「工業區環差」。

原本的方案是,三接會向外填海232公頃工業區,藻礁生態相當豐富的G1、G2、G3區域,都將被工業區覆蓋;工業區上除了會興建9座LNG(液化天然氣)儲槽外,還有水泥儲槽、沙石棧庫、對二甲苯、乙二醇、LGP(Liquefied Petroleum Gas,液化石油氣)儲槽等設施,並在工業區外設工業港。

迴避替代方案,則只留下天然氣的設施,工業區僅填37公頃,其上興建4座LNG儲槽,並以棧橋向外連接一個填海21公頃的工業港與4座儲槽。

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的結論,要求環保署召開「專家會議」,釐清三接對藻礁生態系統的影響與因應會議紀錄。「專家會議」不是一個常見程序,而是專案小組召集人覺得有需要時,可以就特定環境議題,另外邀請3至6名專家學者來與專案小組討論註釋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業要點〉第3點第5項「專案小組召集人得視個案需要,經主任委員同意,就特定環境議題召開專家會議。該會議得由本署邀請下列三方(1.相關人民團體、2.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開發單位、3.縣市政府或鄉鎮區公所)各推薦專家學者代表一至 二人參加,由原專案小組召集人主持,與專案小組進行專業討論。

經過4次專家會議後註釋,7月3日,環保署召開第三次專案小組審查,建議退回三接計畫報導。專案小組認為,開發範圍內有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瀕危物種的紅肉ㄚ髻鮫,藻礁現生分布良好,鄰近有野生動物保護區……等,中油的迴避替代方案等減輕對策仍對藻礁生態系有重大影響之虞會議紀錄

3/23的專家會議,加上4/13、4/24、4/27的三次專家會議延續會議。

專案小組最後作出「建議」後,將送進大會作正式的審查。雖然專案小組沒有決定的權力,不過專案小組期間,經過了更長、更細緻的審查,因此大會幾乎都會尊重專案小組的建議,頂多是在專案小組的建議之上,補充一些額外要求等;鮮少出現「不通過變通過」這種「翻盤」的情況。

但8月底,行政院長賴清德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三接」將再縮小規模,力拚9月環評過關,如此才能趕得上2025年能源轉型目標參考;而中油也在8月27日向環保署提出「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參考。賴清德的發言,被視為在對環評暗示、施壓;而中油在專案小組審查結束後,才提出新方案、直送大會,也讓新方案難以受到詳細的審查。

「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將工業區由37公頃進一步縮小到23公頃,原本陸上、海上各4座儲槽,改為陸上2座、海上6座。

9月12日,三接第一次大會審查(環保署環評第337次委員會),由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擔任主席。會議一開始,民間環評委員即要求官方環委迴避,否則將離席抗議;經閉門會議討論後,因為官方委員堅不退席,主席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提議,今日先聽報告,下次再決議,多名環委贊成,但官方委員仍反對,認為「是否做決議」應等最後內部會議再行決議,鄭明修、王价巨、李克聰、王文誠、劉希平5名委員退席抗議,詹順貴宣布散會,並表示下次開會也只先討論、再下一次才做結論報導

9月26日,三接第二次大會(環保署環評第338次委員會),由環保署署長李應元出席擔任主席,但仍依上次詹順貴的意見,只進行簡報、民眾發言、委員與開發單位的問答等,不進行委員的內部討論及決議。

10月3日,三接第三次大會(環保署環評第339次委員會),李應元擔任主席,但到了2點的開會時間,高達9名民間環評委員、及官方委員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都沒有出席。2點20左右,主席環保署長李應元以「委員趕不過來」為由,宣布大會人數不足而流會註釋,下週一(10/8)再度召開環評大會,這段時間內會持續與環委進行溝通報導

依環保署《環評委員會組織規程》第8條及第9條,須超過半數出席才能開會。

在21位環委中,環委吳義林、高志明因與中油有關而迴避;本次大會前,環委徐啟銘想起曾接過中油案子,也申請迴避。扣除3名迴避的委員後,還有18人,也就是最少要有10名委員出席。

當天有6名官方委員、2名民間環委出席;即使環保署可以指派另一名副署長張子敬代缺席的詹順貴位置出席,也無法滿足開會人數。

10月5日,行政院長賴清德為力保「三接」過關,表示可重新評估深澳電廠案,直接挑起「三接」與「深澳電廠」的矛盾,也引發爭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認為「三接」有多種替代方案,與深澳電廠間並不存在「條件」或「交換」等問題,強調「停建深澳無需犧牲藻礁」參考;而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等環團公佈將於11月3號,在台北舉行「救藻礁反深澳」大遊行,同時反對「三接」與「深澳電廠」報導

10月8日,三接第四大會(環保署環評第340次委員會)。會前,詹順貴上午在個人臉書正式發布辭職聲明報導;環評大會中,辭職的官方委員詹順貴由另一位副署長張子敬代出席。民間環委除了10/3就有出席的李堅明、馬小康兩人外,10/3未出席的李錫堤也出席,最後包括主席、署長李應元等官方環評委員7人,民間委員3人,共10人,過應出席人數半數,環評大會得以開始,環差案通過報導報導。14名民間環評委員,只來了3名,而且依投票結果判斷,僅有1或2名委員同意開發詳細

在審查過程裡,最終衍生出四案。出席10人,扣除主席不投票,共有官方委員6張票、與民間環委3張票。最後的投票結果:

「工業港環現差」7票讚成,0票退回,2票空白。
「工業港環差」7票通過,0票退回,2票空白。
「工業區因應對策」8票通過,0票中止審查,1票空白。
「工業區環差」7票通過,0票補正再審,2票空白。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