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子豪
8月底台灣國內查獲非洲豬瘟肉製品,農委會宣布暫停廚餘餵飼豬隻1個月。台灣每天原本約1,200多噸用來養豬的廚餘,成為燙手山芋。立委陳椒華今天(9/2)召開記者會,農委會、環保署等官員出席說明,表示設備量能足夠,但操作轉換需要時間。
廚餘具有多樣的再利用可能,包括餵豬、堆肥、生質能等。另一方面,廚餘含水份、鹽份,若進到焚化爐將減少設施的使用年限,不易燃燒而衍生空氣污染,同時會留下約10%的底渣增加垃圾掩埋需求。
對於禁止廚餘養豬的措施,農委會防檢局蔡政達科長表示,雖然廚餘經90度、1個小時的蒸煮後,就沒有病毒殘存問題,但擔心的是蒸煮前、處理過程的感染風險。農委會畜牧處葉昇炎科長表示,2018年底中國爆發非洲豬瘟時,就已經與產業溝通過,只要國內有查獲非洲豬瘟,就會暫停廚餘養豬,並非忽然採取這樣的措施。
台灣每天約有2,000噸廚餘,其中約1,263噸用來養豬。對於禁廚餘養豬後,廚餘的處理量能,環保署督察總隊科長李易書表示設備足夠,但操作的轉換需要時間。2019年2月開始,投入了13億,包括新建17套高效發酵設施、改善47套傳統設施、生質能設施等,現在差2座大型生質能處理廠,估計桃園的廠在10月完成後,設施就可以達到量能需求。
雖然設備足夠,但李易書表示,如果這麼大的養豬廚餘量忽然進來,會影響本來的操作體系,所以目前先導入焚化廠和掩埋場,再慢慢導入再利用設施。李易書說,養豬的熟廚餘有它的市場,例如拿去養豬對業者來說是賺錢、送去公有單位處理反而要收費用,所以即使2018年中國出現非洲豬瘟疫情後就投入資源,仍無法馬上轉型。
除了廚餘的處理問題外,由於過去用廚餘飼養的主要是台灣黑豬,因此也涉及台灣養豬產業飼養豬種的問題。對此蔡政達表示,國際上先進國家幾乎都不再用廚餘養豬,農委會畜產試驗所也已開發並公開模擬廚餘的飼料配方。
2018年底,中國爆發非洲豬溫疫情,為亞洲首度出現非洲豬瘟病毒;今年(2021)8月22日,台灣首次在國內查獲非洲豬瘟走私肉製品,農委會27日宣布,30日起停止廚餘進入養豬場,9月1日至30日養豬場暫停使用廚餘餵飼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