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離岸風電》 開發商憂國產化 經濟部有信心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前西門子風力發電部門首席技術官Henrik Stiesdal(左)、CIP台灣區CEO侯奕愷(右)、能源局局長游振偉(中)。(攝影:王子豪)

經濟部長沈榮津今天(8/20)出席「2019轉型能源綠色經濟國際論壇」,對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前景看好,並表示離岸風電在2025年前的「遴選、競價」釋出5,500MW後,下一階段的「區塊開發」則預計將在2026到2030年間,每年釋出1,000MW。論壇受邀的講者,曾參與世界上第一個離岸風場機組設計製造的 Henrik Stiesdal,除了推廣離岸風電外,也大力讚揚台灣的離岸風電政策與發展;不過風場開發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執行長侯奕愷(Jesper Krarup Holst)則不斷表示,「國產化」規範將成為發展的阻疑。

來自丹麥的 Stiesdal 早年曾在2間丹麥風機製造商,Vestas 與 Bonus 任職過,在 Bonus 時期,負責了世界上第一個離岸風場「Vindeby Offshore Wind Farm」風力機組的設計與製造。在西門子收購 Bonus 成立「西門子風力發電部門」後,Henrik Stiesdal 在西門子風力發電部門擔任首席技術官到2014年退休3367-001,並在2016年成立發展再生能源的 Stiesdal 公司。

Stiesdal 相當看好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他說,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與丹麥有許多相似之處,包含政府有意願,而且有有效的執行方式,這個政策創造了很好的市場,在市場競爭下,對科技創新與工業技術精進都會很有幫助。此外,台灣也在地區內搶下了領頭者的角色。但 Stiesdal 也認為台灣仍有些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如地價租金太高而不利企業在台發展,也表示台灣離岸風電政策中的「國產化」要求,會是整體發展中的一個潛在推力。Stiesdal 表示「國產化」有利於國家發展產業,也同意這是一個必要的元素,但這同時可能造成企業對投入開發風場卻步,需要謹慎拿捏。

比起老前輩 Stiesdal 以第三方身分的分析評論,有開發商身分的侯奕愷則對「國產化」要求有更多抱怨。侯奕愷也來自丹麥,2017年搬居來台灣,其任職的 CIP 拿下了彰芳(552MW)、西島(48MW)風場開發案,並與沒有風場開發經驗的中鋼,在中鋼拿下的中能(300MW)風場案上簽下合作備忘錄。CIP目前主導的3案風場開發,都有負擔國產化的義務。

侯奕愷表示,經濟部的國產化要求在政策上缺乏彈性,應該對務實可行性提出彈性調整的空間;且台灣在地產業鏈的能量還不足夠,過於躁進會有揠苗助長的危險;並認為政府的扶持政策會打壞市場機制的平衡,讓國內外場商卻步。侯奕愷表示,會持續與經濟部就國產化的要求作溝通。

日前也傳出有開發商表示,目前第二階段的國產化要求,國內供應商已經有跟不上的情況。但論壇現場並未就國產化這個棘手的議題深入討論,能源局局長游振偉表示,有國產化義務的風場開發,將依日前的公告(參考)進行審查,廠商需於今年(2019)11月15日前提出申請。至於日前經濟部表示,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的「區塊開發」最快會在8月底說明方向與內容,游振偉表示,能源局正在盡力加速作業,仍預定在8月底會有概略的方向說明。

註解
  1. 2016年「西門子發電部門」與「歌美颯」合併為「西門子歌美颯」(SGRE),為目前市佔率最高的風力機組商;「Vestas」則在2013年與「三菱重工」合資成立「三菱維斯塔斯」(MVOW),為目前市佔率第二高的風力機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