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反迫遷925上凱道 內政部解方靈不靈?

對於南鐵東移來說,都市計畫審議程序已經通過,而對高雄果菜市場強拆來說,「徵收程序」更是早在40年前就已經完成,都不是內政部的回應所能處理的(圖為9月1日,剛 高雄果菜市場強拆現場,攝影:侯百千)。

焦點事件記者林靖豪報導

全台反迫遷團體將於9月25日「重返凱道」集結,對於民團的訴求,內政部昨(9/22)晚發布聲明回應表示,目前正在研修《土地徵收條例》等法律,以保障受影響的居民,並修改都市計畫審議程序,將正當性、公益性、必要性的審查納入,此外,內政部目前正在訂定《內政部及所屬機關舉行聽證作業要點》,並將在內政部網站建立資訊平台,整合都委會、土徵小組等重要審議會議的公開資料。

對於當前個案的爭議,內政部則定調,在聽證制度及資訊平台正式上路前,將「不會對社會有疑慮的個案有任何執行程序的推動」,同時對於大埔案的重建問題,內政部表示正在與當事人溝通,並「以原地重建為唯一目標努力」。

內政部要怎麼修法?

內政部對於反迫遷團體訴求的回應,基本方向在於提高土地徵收、市地重劃、都市更新案件申請、核定時的門檻,擴大被拆遷戶安置的範圍至「有居住事實者」,並在都市計畫審議程序中,將「週圍都市計畫的發展率達80%以上」作為審查新訂或修訂都市計畫的審查條件,在民眾參與及資訊公開方面,則是訂定聽證辦理要點及建立資訊平台整合各審議會議的公開資訊。

具體而言,提高土徵、重劃、都更申請門檻的做法,包含針對《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法,內政部擬要求在政府機關申請區段徵收時,增加「協議價購取得的土地應佔被徵收之私有土地90%以上」的門檻;對於《市地重劃實施辦法》的修法,要求中央、地方主管機關在核定自辦重劃的計畫書前,必須召開聽證會;在《都市更新條例》的修法方面,則研擬提高事業概要同意比例,並檢討都更核准的機制。

在被迫遷戶的安置方面,過去政府的安置僅限於經濟弱勢者的安置,目前內政部則研擬在《土地徵收條例》、《市地重劃實施辦法》修法中,將安置範圍擴大到所有「有居住事實者」,包含承租戶、佔用戶以及重劃後剩餘土地面積過小而無法分配到土地者。

民團:無助解決當前個案爭議

對於內政部的回應,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會長陳致曉表示,內政部雖說要在聽證辦法出來前,暫緩爭議案件的作業,但內政部長葉俊榮日前曾說,辦法將在11月出來,也就是這些案件也僅暫緩1個多月,且依照葉俊榮的說法,內政部目前並不願意讓所有土徵案件都必須辦理聽證,而是將是否辦理聽證的權力交給內政部下的單位如都委會、土徵小組,因此真正有爭議的案件未來也不見得一定會辦理聽證。

此外,陳致曉也提到,內政部的回應,對南鐵案而言毫無意義,因為南鐵案的都市計畫已經通過審查,且在都市計畫審查後,表示本案「完全沒有迫遷」,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在土徵的程序中,土徵委員是否會將南鐵案視為重大爭議案件,而召開聽證,是大有疑慮的;此外,許多個案如高雄果菜市場或各地的眷改案,他們的土地徵收程序,都是戒嚴時期就已完成,目前案子不在內政部,內政部的回應無法解決這些個案的問題。

而「925土地正義 重返凱道行動」活動主辦單位也發表聲明批評內政部的回應,主辦單位指出徵收本不應採用多數決的方式,且過去區段徵收最主要的問題,是在於政府為了取得土地變賣,獲得財務挹注,往往使徵收的面積超出「公共建設本身」所需的面積,且導致需地機關為了錢,而浮濫徵收,但內政部並無反省這個問題,僅是提高協議價購比例不能解決問題。此外,內政部的回應中,仍沒有把徵收公益性、必要性的標準明文入法,等於還是留給政府很大的空間。

主辦單位並批評內政部的聽證辦法與資訊公開是「魚目混珠」,並未清楚說明審議程序中民眾如何參與,質疑可能像過去都委會只給每人「三分鐘」的登記發言,空有形式、而無實質內容,且都委會開會過程仍缺乏媒體監督,主辦單位建議建議內政部多研究「審議民主」的原則與操作方式,並參考環保署環評審查全程公開的做法,讓都委會委員在內部討論時,媒體亦可全程參與監督。另外,主辦單位也批評內政部說「暫緩」程序,但也未能停止地方政府的拆遷程序,很多計畫已經通過都委會在地方政府,如何暫緩?在大埔重建問題上,主辦單位則批評內政部沒有提出重建的具體期程,仍在避重就輕。